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王斌报道 为破解民营企业人才引留难题,激发创新活力,甘肃省近日重磅推出《关于支持民营企业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这份包含20条具体举措的政策“大礼包”,从精准引才、系统育才、融合用才、倾情留才四大维度发力,被视作地方落实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、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部署的关键性破冰行动,紧紧围绕民营企业人才发展环境优化,突出政策集成创新,聚焦教育科技人才联动,紧盯人才发展需要,通过在发展壮大人才队伍上帮引帮留帮培训,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上出钱出力出政策,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。
“带编入企”“引凤筑巢”
创新推出“带编入企”模式,打破体制壁垒,鼓励高层次人才保留编制身份服务民企。同时,定期征集民营企业人才需求和意向引才高校名单,赴省外高校开展“组团式”引才。对引进的战略科技人才、“卡脖子”关键技术人才、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等给予真金白银补助,并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,给予项目人员为期3年的生活补贴,显著提升人才“含金量”和吸引力。
青年人才“靶向”培养
明确通过省拔尖领军人才培养项目、陇原青年英才培养项目给予经费支持、津贴、补助等,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,倾斜支持培养优秀青年人才。推动校企深度“联姻”,动态调整高校专业匹配产业需求,共同打造实验实训平台,共同建设实习实践基地,优化专业设置。同时,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,引导民营企业与职业院校通过开设订单班、现代学徒制班等方式开展校企合作,为民营企业精准输送、培育急需的实战型、技能型人才。
产才融合“硬核”倾斜
省级人才项目每年立项数量单列15%左右名额,专属支持民企。
鼓励民营企业联合高校、科研院所开展创新研究、技术攻关、团队建设。在健全机制提升民营企业产才融合协同性方面,省级人才项目每年立项数量单列15%左右,每个项目给予经费支持。支持民营企业联合高校、科研院所、职业院校共建企业创新联合体、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,共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,吸引集聚产业创新人才。
支持民营企业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、协同创新基地等柔性引才平台,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基地,并给予经费补贴。试行科技成果“先用后转”机制,加速技术落地和产业升级,打通创新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评价服务“绿色”畅通
开辟民营企业人才职称评价绿色“快车道”,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,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。鼓励民营企业人才参加国家和省级职业技能竞赛,竞赛获奖者直通晋级。扩大“陇原人才服务卡”覆盖面和“含金量”,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,着力解决人才安居、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,营造“近悦远来”的暖心生态。
记者手记:
甘肃作为西部省份,直面人才竞争劣势,以超常规举措系统性破解民企人才发展的痛点堵点,直指“引不来、留不住、用不好”的核心问题,通过本次出台政策集成创新,以提振民企发展信心,无疑是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的实质性“硬核”举措。
从甘肃此次出台的20条措施来看,力度大、靶向准、创新强线上炒股配资之家,既是服务本省民企发展的及时雨,也是对国家人才战略和民营经济政策的积极响应。其效果如何,能否成为可复制推广的“甘肃经验”,记者将持续关注。
新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